(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春日,和风习习。天刚蒙蒙亮,空军某场站场务连驱鸟员、列兵刘林峰就开始忙碌起来。只见,他按照手中“飞行4个阶段对照检查登记卡”上的提示,娴熟地操作着高低空驱鸟设备。遇到特殊情况,他通过翻看“指令卡”,沉着冷静处置,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一张小小‘指令卡’,有效提高了飞行保障质效。”该场站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常年担负各类转训、驻训、演习保障任务。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保障机型越来越多,保障任务日趋繁重。为此,场站结合任务实际,以《空军场站飞行保障规定》等规章制度为指导,区分飞行预先准备、直接准备、飞行实施、飞行后讲评等4个阶段,细化规范保障流程,针对多个专业岗位制作“指令卡”,并在工作实践中适时更新、接受检验,逐步推进保障由经验式、粗犷式向专业化、标准化转变。
记者翻阅刘林峰使用的“指令卡”看到,他们针对飞行4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了驱鸟员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具体流程,并对保障过程中的重点检查项目、安全警示要求、特情处置参考等作出提示。其中,仅“准备驱鸟器材”这一环节就细化了8个操作步骤。
另外,“指令卡”上每项操作的相应位置都设计了表格,方便“指令卡”持有人填写保障时间、任务数据等信息,便于上级部门检查评估保障任务完成情况。“借助这张‘指令卡’,我们实现了任务‘执行-监督-评估-反馈’的良性循环,做到了事有流程、物有标准、管有系统。”刘林峰对记者说。(安普忠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