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通讯员 占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可能是桂海潮在外表上与其他中国航天员最大的不同了。
5月29日,随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名单的公布,36岁的桂海潮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细心的人很快发现,他佩戴着眼镜,这将是我国首位戴眼镜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与往次飞行任务不同,神舟十六号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将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这其中,作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首个载荷专家的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黑瘦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桂海潮深有感触地说,“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是一件幸福的事。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是我前行的动力。”
5月29日11时,神舟十六号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这是神十六航天员乘组首次集体亮相。图为航天员桂海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县城理科第一考上北航 31岁任博导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当时,桂海潮正在云南施甸县城中学读高中二年级,从校园广播里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他开始对飞向太空充满向往。
但在那时,他并没想到,这项神圣的职业在近20年后竟然跟自己产生了关联。
从小,桂海潮对科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是他少年时代最为心爱的科普读物。在这套书里,他学习到了很多航天的入门知识,特别是看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致力于航天报国的感人事迹后,桂海潮崇拜不已,也在心里埋下航天的种子。
心怀理想,学习便有了动力。高考时,桂海潮以县城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9年时间,桂海潮一路从本科攻读完博士学位,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近20篇SCI学术论文,成绩斐然。
3年后,桂海潮带着丰硕的学术成果学成归来,国内多个名校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终,桂海潮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成为北航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
2018年,31岁的桂海潮担任博士生导师。正当他在自己的领域打算大展拳脚时,又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2018年的一天,桂海潮所在的学院召开大会。会上,院长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开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员,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选拔的航天员分三种类型,即: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其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
听到这一消息,桂海潮心花怒放。在国外留学期间,他听闻科研人员可以报名航天员,并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那时,桂海潮一边做实验,一边畅想: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科研人员进入太空也一定很快变为现实。
“如果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太有意义了!我一定要试一试,将我这么多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自己的幻想变成了现实。桂海潮第一时间就报名参选载荷专家。
两年零三个月的训练,“干就完了!”
通过层层严苛的选拔后,桂海潮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第三批航天员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空间站阶段密集的飞行任务,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充分的舞台和机会。
幸运并不代表他们的训练标准会降低。他们的训练内容多,训练强度大,训练进度紧,挑战比较大。对于桂海潮来说,比起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他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上显得稍微薄些。
“干就完了!”桂海潮轻描淡写地说。
离心机训练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选拔标准是6G的过载,比航天驾驶员标准低。但是,入队后所有训练标准都要达到8G的过载,这2G的差距对桂海潮来说,也是一段艰辛的跋涉。
第一次训练时,桂海潮感觉胸腹部有被牢牢压住的感觉,每一次呼吸,胸部都有撕扯的感觉,心率也偏高。
桂海潮对自己的表现极不满意。训练结束,他便找有经验的师兄们请教。爱琢磨的桂海潮还找出了自己成绩不佳的症结所在——由于心里紧张、身体素质、技巧不足,从而导致呼吸对抗动作做得不到位。
为此,他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修正,不但克服了2G的差距,训练成绩也从二级提高到一级。
2022年9月20日,桂海潮在训练中。徐部/摄
训练的苦和难,对桂海潮来说,比不上在体验其过程中所获得到的各种乐趣。他说:“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野外生存训练对航天员来说,也是充满乐趣的一次挑战。成为航天员后,他们在巴丹吉林沙漠进行了一次沙漠训练。
晚上,桂海潮负责值班,监测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后,躺在沙漠里看着繁星点点的星空。他想到几年前,自己还在大学校园里做着航天相关课题的研究时,航天员这三个字对他来说,既神秘又遥远,而在不远的将来,他就会飞向那深邃而又神秘的星空。
他不禁感慨:人生真的很奇妙,你的未来超乎你的想象。但只要有一颗好奇心,你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未知。
经历两天两夜的沙漠生存训练后,第二天一早,他们收拾行装,负重数十公斤,准备在茫茫大漠中徒步行走5公里到达目的地。可不巧的是,走在半路上,桂海潮的鞋底脱落了。
事实上在前一天,他的另一只鞋底已经脱落,桂海潮利用有限的救生物品——军刀当针扎孔,降落伞绳当线硬把鞋底缝上了。没想到,在这关头,另一只鞋底也宣告罢工。
桂海潮只能穿着“张开大嘴”的鞋子,强忍着滚烫的沙子钻进脚底带来又疼又痒的感觉,一走就是两个小时。
“回到营地后,头发里的沙子怎么也洗不干净,吃了口西瓜,发现西瓜真甜。”那些天的经历他永生难忘。
和飞天英雄并肩作战,珍惜机会也感到压力
2022年6月,桂海潮被确定执行神舟十六号任务。能和三次飞天的景海鹏一起执行任务,他感到非常幸运。
2008年,景海鹏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时,他已经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了。当时,他对景海鹏只能深深仰望。没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竟然能和飞天英雄共同执行任务。
桂海潮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但也充满压力。
“要是现在让你飞,你是不是有信心?”乘组刚成立时,景海鹏这么问,桂海潮选择了沉默,他说他的底气不是很足。
在训练过程中,景海鹏仍然会经常对他进行这样的 “灵魂拷问”:你准备好了没有,你具备了飞天的能力吗?
这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将要承担非常繁重的空间科学试/实验任务,将是目前开展在轨试实验项目最多的载人飞行任务。作为乘组中的载荷专家,桂海潮承担了较多的实验项目。
2023年3月29日,桂海潮在水下训练。徐部/摄
“你准备好了吗?”
飞向太空之前,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桂海潮十分自信地说:“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我从技能上、身体上、心理上都准备好了,我有信心迎接这次任务的挑战!”
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两年零三个月的训练,在地面模拟器做过无数次的操作,桂海潮非常期待能去真正的中国空间站里,去体验和探索未知,去体验真正太空失重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感觉。当然,他也期待着从宇宙视角欣赏美丽的地球,欣赏深邃的太空,然后在浩渺的宇宙中放飞思绪、进行畅想。
成为航天员后, 桂海潮经常会做一个梦,梦见自己驾驶飞船穿越在各个小行星之间,穿越黑洞……如今,他的梦想之舟、探索之旅即将开启。